柘溪,一部古书散文
创始人
2025-08-03 23:16:29
0

柘溪,一部古书散文

  “柘木根深始宋祖本固枝荣荫庇千秋族们旺,溪水脉溯自长沙源远流长沐浴万代子孙贤”“山角书院进士村人文发达裕后光前”,楚翁功德尔凯福家族兴旺根深叶茂”,两幅对联囊括了柘溪古书的所有内容。

  我轻轻地掸去古书上的灰尘,那一章章记载着柘溪风雨沧桑岁月的文字,开始在发黄的书页上闪烁着灵动光芒。

  最养眼的是村中古建筑群,富有地方风俗的民居,皆是檐斗拱设计。青砖黛瓦马头墙,花窗雕梁、飞檐出甍、流檐翘角雕刻精美,配以曲折回环的走廊、石门框、石门棂……构成了古老的建筑艺术品。尤其是墙上的石窗,每一个窗子就是一朵盛开的“心花”。诸如石桃窗花、石榴窗花、石扇窗花、石狮窗花、石牡丹窗花……它们各有其含义,但总的就是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平安富贵、财源广进、长命百寿。栋与栋之间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宏伟壮观。巷道四通八达,都是卵石或青石板铺成。人行在巷道中观看这些民居,嫣然就是在欣赏一件件艺术品。“大夫第”是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古屋前面是一条弄堂,青砖铺就地面,门前一屏风墙,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防止家中富贵之气外流。屏风下面是一方长方形水塘,水塘不大,但池塘中必养鱼,意在“年年有余”。

  祠堂是柘溪古村的又一标志性的建筑。刘氏总祠,距今已有六百余年了,位于村内“蛇形山”脚下,坐落在古村中央。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米。青砖的外墙上刻有不少铭文,为“柘溪瑜造”。据《柘溪刘氏族谱》记载,“瑜”即刘瑜洁,刘氏总祠乃是明洪武年间由其所造建。梁架式与穿斗式结合,屋面坡度叠加,象征着步步高升,里面木桶扇素面装饰,上部是芦苇秆编织,外用白灰粉饰,象征着朴实高洁。总祠由十三栋分祠组合而成,每祠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各分祠高门重檐,雕梁画栋,其墙体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鸟、人物组成的浮雕图案。金字牌联的木刻,各种手迹的碑文,昭显出昔日村中人文鼎盛、富庶祥和的景象。

  “义仓”是柘溪古村象征着善、义的古屋建筑。刘氏家族为了祭祖或是救助村中有困难的村民,而特设的用来储存稻谷的.粮仓。粮仓可存放稻谷九万于斤,每年由村民自行将稻谷存放“义仓”。当时村里还设立了管事,专门负责记录各家各户捐赠谷物的情况,在“义仓”的墙壁至今刻有记录。可惜因年代太久,字迹已经模糊。

  柘溪村清代进士刘汝璆,小时候家境贫穷,但其好学进取,发愤读书,所以村里就决定由“义仓”为其提供学费、粮食等供其读书。从小受到熏陶的刘汝璆后任杭州太守,在任职期间,他薄赋税,修水利,声名极好。回乡后,刘汝璆不忘故乡恩情,他铺路修桥,修祠堂,赈救穷人。革命时期,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义仓”捐助一万斤粮食支持革命,成为红色之“仓”。

  山角书院,又名文昌阁,是柘溪古村象征文风昌盛的建筑。距村南约半里,坐南朝北,面对古村,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由进士刘汉生所创。书院分三进,内设讲学堂,魁星楼高居其上。院前乃有一方池塘,用于学子们在此洗笔砚。书院与古村的白马庙和竹林寺遥相呼应。三幢古建筑分别以等距离组成一个倒三角,把古村揽在怀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柘溪古村的先人如此设计,象征着古村永远昌盛发达,也象征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和谐统一、并行不悖地发展。

  此外,浓缩了儒教文化精髓的“进士亭”,彰显道教要义的“文昌阁”和“魁星楼”,体现了佛教立意的“竹林寺”,以及白马庙,这些都是古村具有特定意义的建筑。看柘溪古村的建筑,实则就在品读,佛、道、儒“三教”文化。象征“三教”文化的建筑,以及民居中的私塾和书斋,从其分布、构造形式、数量和质量,皆体现昔日的柘溪文风鼎盛。据相关记载:柘溪从宋至清出过秀才92名、举人18名、贡士1名、进士14名,固古村柘溪又名为“进士村”。

  翻开古村的文风书页,自然就看到柘溪村特色的民风民俗。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当地的妇女们要带上做好的米果、茶油等结伴去竹林寺、白马庙焚香祭拜。这一天,小孩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们则不能打骂小孩。

  “吃新节”是古村的又一特色风俗。每年早稻丰收在望时,全村就会统一在一天过“吃新节”。“吃新”这天清早,农民要去田里摘一把稻穗插在家门口,迎接五谷神降临。各家各户要备香案,摆出米粉肉、米粉鱼、米粉鹅,连茄子、豆角一类的蔬菜都要沾米粉蒸,意在敬谢五谷神要真心真意。当日妇女们还要将当年的新茶、新蔬菜和新摘的早稻穗一起做成新米饭,吃上一天。新米饭若是做得越香,预示着今年早稻收成会更好。

  中秋节在古村柘溪的又为“山歌节”。这一天,唱山歌是大人们必然要表演的节目,烧瓦塔是小孩子必开展的活动。团圆的喜庆,舒畅的心情,满圆的月亮,甜甜的山歌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

  古村不仅观音菩萨生日、吃新节、山歌节那么富有特色,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如茶、酒等。酒是自酿的,分冬酒、醐酒、米烧酒。喝茶则有喝春茶、谷雨茶、生日茶、新人茶等,所有的这些都烙印上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一村一俗,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柘溪的祖先是智慧的,灵山性水古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滋养着村民。村东的两座狮子山,它们跪拜于地,抬头向西仰望,西面的象形山伸长鼻子朝两只“狮子”凝视着,仿佛在接受一对雏狮的顶礼膜拜。它们又像是保卫古村的卫士,在岁月的风雨中守卫这里的平安与祥和。象征着龙脉的“七星堆”,形如天上排列的北斗。相传因天平山断了“龙脉”,风水先生采取“觅龙”和“察砂”术相地,将龙脉续接起来,从此村里便发迹起来。这里的山都有自己的名字,龙腾凤舞、赤蛇元龟、青狮白象、金勾钓鲤鱼,象征着十二生肖的小山蜿蜒于大山的脚下。群峰百态,争奇斗秀,古村依山势步步高升,层层叠叠簇拥在山的怀抱之中。

  百年古樟枝繁叶茂,粗根固土,壮枝遒劲,宛如一把把古老的香樟伞为古村遮阴蔽日,挡风遮雨。千年柏树笔直向上,像巨笔,如中天悬剑,似挺直的战士。古樟古柏,它们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古村的稳定、和谐。

  树是百年生,水自山涧来。柘溪的水来自村后的天屏山,山外来水,自然清澈甘甜,纯净天然。传说柘溪村有一年遇天旱,庄稼眼看全完了。一天,一位仙人骑鹤路过见此情景,他下得仙鹤用脚踩出两个深深的脚印,片刻一泓清泉从脚印中汩汩而出。尔后,无论遇到什么的干旱年轮,这汪清泉始终涓涓而流。后来,村民又根据生活的需要,借助山涧开辟出了三条溪流,将水引入村中。立于小溪边,听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听到他正为你讲述古村的千年往事。

  古老的民居,百年的祠堂、白马庙、进士亭、书院,特色民风民俗,枝叶繁茂的古樟,笔直向上的古柏,永不干涸的泉流……用生动的画面构成柘溪这部古书的特殊文字。我品读着,感动着,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时时占据着我的心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阿牧的散文 阿牧的散文  我甚至不知道阿牧的本名是什么,只知道村里人都这样称呼他。阿牧40多岁了,却仍旧单身。他...
《湖心亭看雪》散文改编 《湖心亭看雪》散文改编范文  引言:《湖心亭看雪》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同学们没有想过...
朱自清散文冬天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冬天及赏析  《冬天》是书怀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状物抒情散文 状物抒情散文(精选22篇)  状物抒情,就是用优美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或事物...
20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哲理散... 20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哲理散文  初涉江湖,没背景,没银子,没经验,没平台。但你有热血,有头脑,有激...
想起你散文 想起你散文  在这微雨的夜晚,我卸下肩上的担子,开始慢慢的想你,仿佛栀子花幽幽的香氛,淡淡的飘开,散...
爱在天星桥石林散文 爱在天星桥石林散文  十年前的一个初秋,我在贵州游完黄果树瀑布己近中午,在餐馆吃好饭,文友又带我去附...
如此美好抒情散文 如此美好抒情散文  总该有一段时光是极其美好的吧。最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我们还不会对黄昏...
诗奴老师的教诲散文欣赏 诗奴老师的教诲散文欣赏  近日,在“河南省三国文化协会国际交流中心的微信群里”认识了网名为“诗奴”的...
不敢说再见的散文 不敢说再见的散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故园一别多载。归去,已鬓发白。  远在异乡生活的缘故,我鲜少回...
佛罗伦萨散文欣赏 佛罗伦萨散文欣赏  七月的意大利夜凉,钻进睡袋,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像温暖的棉被。 ...
爱与死亡的散文 爱与死亡的散文  #矛盾既真理#  我所爱的人们是如此相似。人会反复掉入同样的陷阱,写的就是我。  ...
天山雪莲抒情散文 天山雪莲抒情散文  云中漫步的瞬间,有些茫然的心情放纵。白色的晶莹雪花,往往给人一种期盼纯洁心境的感...
山水情缘散文 山水情缘散文(精选3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
山水相依话男女散文 山水相依话男女散文  关于男人女人的话题很多,最经典之一就是:“男人是山,女人是水,山水相依。”,这...
奇梦优美散文 奇梦优美散文  奇梦优美散文篇一  风依树起,树附风声。青秀的松树林弥漫着花香,我踩着黄土猫着腰四处...
生命中的精灵散文 生命中的精灵散文  接近中午时分,我走回科室,在大厅遇到严护士,她手里拿了一个小蛋糕,我笑着问严护士...
吾心安处是故乡散文 吾心安处是故乡散文  月亮,离我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或者,我真把它当作是父母的化身了。...
朱自清写景散文赏析 朱自清写景散文赏析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
秋雨伤感散文随笔 秋雨伤感散文随笔  秋雨是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的连阴雨天气。关于秋雨伤感散文随笔,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