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心经》的故事
创始人
2025-08-18 22:32:55
0

《西游记》中关于《心经》的故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西游记》第19回描写唐僧师徒来到浮屠山,见香桧树前,有一柴草窝。猪八戒说:那不是乌巢禅师?三藏纵马加鞭,直至树下。那禅师见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

  小说中的乌巢禅师,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中的鸟窝禅师为原型的。鸟窝禅师是唐代得道高僧,与大诗人白居易关系极好。《五灯会元》里有鸟窝禅师的记载,同时也有白居易的传记,在元代和明代有白居易和鸟窝禅师的宝卷。

  乌巢禅师授予三藏《心经》,唐僧问西天大雷音寺还在哪里?禅师道:“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道:“路途果有多远?”开示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禅师口诵《多心经》,唐僧耳听一遍,就能记忆。小说作者说:此乃真修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唐僧一再请求禅师开示西天路途,乌巢禅师说了一番话,预测了唐僧将在取经的路上遇到的麻烦,应该说,乌巢禅师是有一定神通的,可以预见未来,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孙悟空的不快:“野猪挑胆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认,他知西去路。”悟空冷笑说:“别问他,问我就是。”

  唐僧不知其中的缘故,此时乌巢禅师化作金光,向乌巢而去。孙悟空大怒,举铁棒朝上乱捣,也捣不着乌巢。唐僧扯住孙悟空说:你捣他窝巢怎地?悟空说,他骂我们两个。野猪挑胆子,是骂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我。猪八戒这时打圆场说,师兄息怒,这个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看他“水怪前头遇”准不准,饶他去吧。果然没过多久他们就在流沙河遇到“水怪”沙和尚。

  《心经》确实很短,一共只有二百多个字。可这部经字虽然少,但是非常重要的佛经,在中国佛教界传播很广,影响非常大,在佛教徒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北京八大处金光寺,就将《心经》刻在墙壁上。《西游记》小说作者用的《般若心经》历史上确实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全文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相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相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duo)。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般简称为《心经》。摩诃是大的意思,般若是梵语,其意包含智慧、觉悟、慧明,由定力证得的大慧,无漏智慧的意思。般若一般都翻译成智慧的意思,其实,般若和智慧还不完全一样。我们说的智慧,一般是指通过后天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而般若则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智慧,般若是每个人先天都具有智慧,它不是靠人们后天学习所得,而是通过禅定得到的。为什么一般人都无法获得这种智慧?这是由于世人沉醉于争权夺利,贪嗔痴,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一颗清净心,因此,每个人原本具有的智慧就不能显现。波罗蜜多是度过彼岸的意思。《心经》经题的意思,是以大智慧解脱痛苦,得到快乐(度过彼岸就是离苦得乐的意思)的一部讲“心”的经。那么,这个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自在就是自性,观自在就是观照自性。观自在菩萨,一是指观世音菩萨,再就是指能够观照自性,明白自己的人。能够自知的人,也就能够明白自性,就拥有般若大智慧。般若是清净心观察事物的智慧,是一种空智。一个人如果能够清空思想杂念,抛却一切固有的观念看世界,就会看到真实的没有偏见的事物本相。能够如实地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这种智慧就是般若大智慧了。用般若智慧来观照,就能明白五蕴皆空的道理,能够见到五蕴皆空的实相。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性的东西,色就是物质,而不是一般人们认为的“色情”。“受想行识”是精神性的东西,明心的人见到了五蕴的实相,知道了物质和精神的现象都是空,那么一切苦厄也都归入空性之中,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平常人总是以分别心去理解和分辨事物的是非,要么是此而非彼,要么就是彼而非此,这即是所谓的立场观点鲜明。但佛教要求人们无分别,明见其视而不见其非,《西游记》第8回描写如来佛制服孙悟空,回至雷音宝刹,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如来佛以其超越智慧遍观三界:心性本源是寂灭的,如同虚空之相,一无所有。

  心是清净的,所以物质、精神和空三者是没有区别的。在本来洁净的心里,没有五蕴,没有六尘六根,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无明或已明,也没有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甚至没有什么智慧之类。对于心来说,我们是一无所有,也一无所得。真实的境地里,就是这样,因此没有挂碍,也没有恐怖。菩萨因此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所有成佛的人,都是这样成就的。菩萨是这个心,佛也是这个心。人们都能从心里自成佛果,所以这个心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以上就是心经的大意,最后一句“揭谛,揭谛,泼罗揭谛,泼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密咒,也就是秘密真言。心法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只好密说。只要诚心念颂密咒,就终有一天会明白个中道理。密咒的意思是这样的:去吧,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佛教把苦称为此岸,把乐称为彼岸。心所着之境是此岸,不着境之心就是彼岸。到彼岸去,就是叫我们的心归家,不要执着世间境物,只有归家才会平安。

  人所以会产生种种坏的'念头,都是由于心的念头造成的,心有了想法,就会产生种种幻象。如果能把什么都看得没有差别,一视同仁,那就不存在什么荣辱贵贱了。那也就斩断了一切烦恼了。就可以达到常乐我净,进入到真正涅槃的境界了。

  《心经》的特点是让人看透般若的精华,勘破了、而且认识到自己心中的如来是不会变的。“心”这种精神性的东西,佛教认为心性本空,这个本空之性就是真心。因为“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要“心性归正”就首先必须“灭心中贼”。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修行者必须要去退六贼。这一节,小说作者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要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排除六贼对修行者的干扰。

  《西游记》中多次提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时简化为《多心经》、《心经》。“多”字是个后缀语,是指从此岸到达彼岸的途径。即通过智慧由此岸到达彼岸的途径,“心经”是这种途径的精髓、核心、重点,所以简称为《心经》就可以了。

  乌巢禅师为什么说取经的路问悟空?因为所谓《心经》讲的就是心,按照禅宗的理论,西天也在心里,不必向外寻求,问心心自知,所以乌巢禅师说只须问悟空就行——悟空就是人心。《心经》虽然很短,却是“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因此,读者不要轻视这段看似不经意的描写。这是唐僧取经暗线——修行者坐禅修行的总纲领。只要按照这个方法修行,就一定能够开悟,就一定能够取得真经。乌巢禅师对唐僧说的一番话,则预测了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将遇到的麻烦——这是对《西游记》小说明线的故事概括。所以,这段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也是取经故事的总纲。读者应该留心。

  一次孙悟空问师父,你老念《心经》,你真的理解么?唐僧反过来问他:你懂了吗?孙悟空说:我解得、解得。说完了,唐僧就不言语了,孙悟空也不言语了,猪八戒感到莫名其妙便问怎么回事,你们怎么都不言语了。过了一会儿,唐僧说:悟空真解得。这不二法门就是无文字无语言。孙悟空的沉默就说明他懂了。我们在前文已经介绍过,中国的禅宗是大乘佛法,是最上乘的佛法,它的最鲜明特点是不著文字,讲求“明心见性”。参禅、修禅从一开始就要离开一切名相、一切法理、一切心意识,从一无所有中悟出个“禅”来。

  小说第85回写道唐僧师徒辞别了灭法国,继续行路,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说,我看那山有些凶气,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孙悟空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有四句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唐僧说道,徒弟,我哪能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孙悟空说,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忠诚,雷音只在眼下。通过这个对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孙悟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佛学禅宗讲的是“明心见性”,《西游记》心学的主题,是对“明心见性”的宣扬,也是佛学的主题。

上一篇: 地球故事作文

下一篇: 温声细语造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温声细语造句   温声细语造句  1、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温声细语地给可爱的宝宝讲故事。  2、我与同学温声细语的说话...
《西游记》中《心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关于《心经》的故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
地球故事作文 地球故事作文(通用32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范文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数学并不乏味,学好数学需要我们先领略它的魅力,听听数学的奇闻或故事有助于学...
儿童故事大全 儿童故事大全中有现代儿童故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国外知名故事等。今天,小编就为大...
红领巾的故事作文 红领巾的故事作文  红领巾诞生的背景  1922年4月,安源党组织首先将王耀南、刘玉汉、张正等7名小...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文天祥...
315消费者权益日 315消费者权益日  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教育进校园”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意识,让学生维...
个人成长经历的范文怎么写 参考下文,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个人成长经历的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愚人买鞋的寓言故事 愚人买鞋的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书生,他整日埋头读书,足不出户。一天,他手拿书简,在屋中踱步,...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或传说,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1、玄宗故事相传唐玄...
国外名人读书故事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国...
护理读书报告范文 人们对于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这个名字的记忆是和克里米业战争相联系的,她的美德和英勇事迹也与这场战争一同...
经典励志故事:他只成功了两次 经典励志故事:他只成功了两次经典励志故事:他只成功了两次励志心语: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坚持下...
信念的名人故事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
中国最经典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
盘古开天地的课文   盘古开天地是我们著名的神话故事,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盘古开天地的课文,欢迎阅读,盘古开天...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自传之三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
妇女节感人的故事   妇女节有许多感人故事,如下是小编整理的妇女节感人的故事,欢迎参考!更多好看的故事,欢迎关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