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创始人
2025-08-18 11:02:54
0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从讨论弓箭的品质好坏得出治理国家的得与失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上①谓②太子少师③萧瑀曰:“朕④少好⑤弓矢⑥,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⑦,乃曰‘皆⑧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⑨,则脉理皆邪⑩,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15)悟向⑾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⑿,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⒀,数延见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阅读练习

  【注释】: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o),屡次。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答案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

  1.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阅读练习2

  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2.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8.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9.翻译(2分)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0.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2分)

  11.唐太宗“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于是得来了“贞观盛世”,联系我们所学课文,请再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2:

  7 ⑴从前 原来 ⑵ 事物

  8D

  9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10 唐太宗是一位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的.贤明君主。(意思对即可)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强盛起来。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李世民。

  ②谓:对...说,告诉。

  ③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老师。

  ④朕:皇上的自称,我。

  ⑤好:爱好。

  ⑥矢:箭。

  ⑦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⑧皆:全、都。

  ⑨直:笔直

  ⑩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⑾向:从前的。

  ⑿务:事务。

  ⒀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⒁ 数延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数(shuò),屡次。延,邀请。

  15.始:才。

  16、直:竖直。

  译文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赏析

  唐太宗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他以民为主,聪明,虚心受教,他不高高在上,关心民间疾苦,关心人民,善于治理国家,并且明智,能辨别是非,尽职尽责,善于自省,善于纳谏,非常开明,是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举一反三。是一个在生活中能够学习道理并且实践的人。

  唐太宗的为政

  唐太宗认为民是治国之本。他说:“欲为君者,能以德和民。”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本文所揭示的他的英明主要表现在:

  1、善于自省

  2、善于纳谏

  3、关心百姓疾苦

  唐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经过主动消灭割据势力,在国内厉行俭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谁 一千零一夜的作者是谁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古老的书,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作者:佚名),是阿拉伯文字...
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 英语寓言故事带翻译(精选13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
神话故事之共工怒触不周山   导语: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
短篇童话故事书集 短篇童话故事书大全集  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
长篇哲理故事 长篇哲理故事(精选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
佛典寓言故事 佛典寓言故事三则  佛经的故事蕴含深意,一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终身受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佛经中的故事...
水漫金山,水漫金山的意思,水... 水漫金山shuǐ màn jīn shān [释义]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语出]《...
小脑袋大智慧寓言故事 小脑袋大智慧寓言故事  从前,有两只聪明灵巧的双胞胎蚂蚁兄妹,他们最喜欢外出郊游了,他们每一次都很顺...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250 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关于中秋节的故事250,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吴刚折桂关...
希腊神话故事《欧罗巴》 希腊神话故事《欧罗巴》  腓尼基王国的首府泰乐和西顿是块富饶的地方。国王阿革诺耳的女儿欧罗巴,一直深...
谷雨时节诗词大集锦   谷雨时节有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谷雨与牡丹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传说使谷雨更加诗意与多情。下面我们就...
读出一方新天地 读出一方新天地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一、纵横联系,说教材??《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及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从讨论弓箭的品质好坏得出治理国...
三字经故事之祖莹呤诗 三字经故事之祖莹呤诗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
运动会稿(2)   5、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
最新中秋民间传说故事 在我们的民间故事中总能够找到我们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的传说,那么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又有哪些呢。...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
香香粥童话故事 香香粥童话故事  香香粥  现在兰吉出发了。  兰吉是一头小熊。叫兰吉的小熊要出去挣一些钱是他已经打...
寓言的启示 关于一篇寓言的启示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全职高手语录   全职高手讲述了网游顶尖高手叶修,遭到俱乐部的驱逐,而后在荣耀新开的第十区重新投入了游戏,召集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