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瑟瑟”
创始人
2025-07-05 11:45:48
0

《琵琶行》中的“瑟瑟”

  《琵琶行》中的“瑟瑟”指的是什么呢?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2008年《学语文》第二期刊有董亚老师“《〈琵琶行〉中的“瑟瑟”、“倡女”注释浅说》一文(以下简称《董文》)。作者认为“秋瑟瑟”作“秋野碧色”或“秋野碧色之物”解,并给出两个理由,但仔细推敲起来都不能令人信服。

  《董文》认为从典籍和白居易的用词习惯去考查,“秋瑟瑟”应作“秋野碧色”或“秋野碧色之物”解。我们先从典籍上看,“瑟”形状像古琴,有二十五根弦,每弦一柱,春秋时已流行,常与琴或笙合奏。瑟作为古代乐器早见于《诗经》,如《诗经・大雅・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可见瑟最早就是一件乐器。而“瑟瑟”作为一个词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杨希义主编,西安出版社,2002年最新版)给出了三个义项:(1)象声词。风声。白居易《题清头陀》:“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刘桢的《赠从弟》:“瑟瑟谷中风”。(2)珠宝。杜甫《石笋行》:“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3)碧绿色。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可以看出“瑟瑟”有三个义项,即风声、珠宝和碧绿色,说明“瑟瑟”除指珠宝和碧绿色外,还有风声这个意义,且是第一义项。另外《辞源》、《古代汉语大辞典》、《汉语大辞典》等也有类似的注释,但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瑟瑟”释为珠宝或碧绿色时引用的都是唐时的作品。

  我们再看白诗,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首诗,实际比这个还要多,到底白诗中用了多少个“瑟瑟”,《董文》没有完全考证,仅凭几个例子就匆忙得出结论,认为白诗的“瑟瑟”非“秋肃”之意,且说“写秋肃的秋风气氛一律不用瑟瑟”,我认为《董文》所得的结论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从命题的角度讲是一个或然命题,从推理的角度讲有以偏概全之嫌,其论点自然不能令人信服。

  其次《董文》从古诗用词习惯和本诗的意境去考查,其得出的结论同样不能令人信服。《董文》考查了古典诗歌中几个使用“秋风”的语词造句的例子,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古人用“秋风”这个语词“一般都是明确的”,并列举了用“秋风”明确的具体事例。但“一般”不等于没有反例,古人写“秋风”不用秋风“这个语词表达“秋风”这个概念的也很多。例如:王勃的《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岑参的《暮秋山行》“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等,可见表述秋风这个概念可用秋风这个语词表述,也可用别的语词表述。中华文华博大精深,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选用什么样的语词表达最恰当,主要看作者的学养以及对不同语境和概念的把握,以求用更好的语词表达最恰当的概念。就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用“绿”不用“入、满”等的原因,用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以准确生动形象为准,这与前者情况是一样的。那么要把“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秋瑟瑟”理解为“秋野碧色”,正确吗?我认为更重要的要从文本去考查,让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还原事件的真象,这样才能对得起作者,对得起读者,也才更具有说服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从季节上看,此时是深秋时节,深秋时节是百草衰败万木凋零的季节,大地呈现一派萧条的景象,就像宋人欧阳修《秋声赋》所写的那样,秋风过后“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到处是“摧败零落”肃杀凄凉之景。此时的`“枫叶荻苇”,已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叶由青到黄,由黄到枯,这时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也经过季节的更替同样从春到秋的洗礼,已无碧色可言,所以将“秋瑟瑟”理解为“秋野碧色”,也不合时令特点。

  从描写的地点看,作者送别友人在浔阳江畔。浔阳江,书上注释是长江的一段。由“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醉不成欢惨将别”、“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前月浮梁买茶去”等诗句判断,这里非碧野之地,而是一个江中有客船,岸上有茶铺,有酒店,有人家的码头。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聚集着许多南来北往的人,客船云集,生意兴隆,不然琵琶女的丈夫买茶去以后而琵琶女却可以安然闲适地在这生活。所以作者站在江边送别友人,视野所及应是岸上的人家,岸边的枫树,江边的荻花,江中的客船,白茫茫的江水。从地点上看也无秋野碧色。

  从时间上看,此时已是深秋月夜。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此时是“夜送客”,夜绝对不是傍晚,夜和傍晚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我想大诗人白居易绝对不会搞错。有月的夜晚,作者站在浔阳江畔,送别友人,岸上的枫叶、江畔的荻花清晰可见,而远处的景物应是模糊不清的,若把“秋瑟瑟”理解为“秋野碧色”,从时间上讲也是无稽之谈。

  从事件上看是白居易送友人。这首诗的小序上已说明,作者是“左迁”之人,而此时又是深秋月夜,来到浔阳江边为友人送别,在秋季、秋风、秋月的特定环境下可知作者的悲伤心情。当秋风袭来,吹动身边枫叶、荻花之声,这秋夜中自然的声音更触动作者的迁客之心、送别之情,使作者送别友人有一种别离沧桑的伤感,与后面“春江花潮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秋月夜”的心境特点相一致,与全文的感伤基调相统一。若将“秋瑟瑟”理解为“秋野碧色”,则境界全无。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将“秋瑟瑟”理解成“秋野碧色”或“秋野碧色之物”,从季节、地点、时间、事件等看都是不相吻合的,也是不正确的。而释成“秋风吹动枫叶、荻花的声音”合乎文意,也合乎当时的实际,更能反映出当时迁客之人送别时的心境,这也与教参和教科书的解释是一致的,也无疑是正确的。这里也就不再作进一步阐释。

  由此看来,《董文》的观点不能成立。另外《董文》也有材料堆砌之嫌,同样“倡女”也有类似的问题,当然《董文》也有许多优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董老师及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贺的诗 有关李贺的诗  导语: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知道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什么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 ...
报答母爱的诗句 报答母爱的诗句  第1条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第2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3条 思...
李白黄鹤楼古诗赏析 李白黄鹤楼古诗赏析(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
形容初夏的经典诗句 形容初夏的经典诗句  路旁的'林一陰一树郁郁葱葱,蝉儿齐声歌唱,它们好像在夸耀自己的季节。这便是初夏...
送别诗 送别诗大全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杜少府之任...
珍惜粮食的标语   珍惜粮食的标语  1、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3、知青的年代已过...
描写荷花的优秀诗句 描写荷花的优秀诗句集锦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不同的诗句...
花的诗句 关于花的诗句60句  导语:油菜花没有郁金香那么迷人,没有牡丹那么高贵,更没有玫瑰那么耀眼,但它还是...
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 描写南方春天的诗句  南方是鱼米之乡,但是在南方的春天更是万紫千红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南方春天...
描写秋月的诗句 描写秋月的诗句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
徐志摩《黄鹂》赏析 徐志摩《黄鹂》赏析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
迟子建《群山之巅》读后感 迟子建《群山之巅》读后感  【迟子建《群山之巅》读后感篇一】  迟子建的上一部长篇小说《白雪乌鸦》面...
以明月寄相思的诗句 以明月寄相思的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是组成诗词...
红楼梦 红楼梦红楼梦1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题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
描写晚霞的诗句 描写晚霞的诗句(精选180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
爱国的诗句名言 爱国的诗句名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下面就是爱国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处 出自 南北朝 乐府诗集 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出处 出自 宋代 李冠 的《蝶恋花·春暮》“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