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里的余辉
创始人
2025-07-03 16:45:45
0

《春江花月夜》: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里的余辉

  引导语:为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会有“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

  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历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这首诗的巨大的成就于此略见一斑。

  现在,让我们逐段仔细欣赏。

  海,是广阔而浩荡的,潮水,也是广阔而浩荡的,因此,江水也是浩荡的。江和海已经分不开来,连成一片了。

  跟随潮水涌起来的,是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它那光亮闪烁动荡,随着波浪的涨涌,闪烁动荡的幅度越展越阔,越阔越远,仿佛飘到无边无际的远处。

  江水曲折地绕着开满香花嫩草的土地,月亮照在这座花的林子上面,看上去就像缀满一颗颗的雪珠。

  月亮已经在高空中升起来了。整个天空一片白茫茫的,恍如铺开了凝滞不飞的白霜。再看那沙滩呵,只有一片雪亮的月光,哪里还见沙砾的影子!

  如今,江水和天空是一样的颜色,再也分不开了。天空连微尘也不复存在,月是更加光明皎洁,它孤悬在空中,仿佛就是这世界唯一的.主宰。

  “唉!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谁首先站在江岸上发现你的存在呢?而你,又是在哪个年代第一次把你的光华给予人类的呢?”

  人生是一代一代的过去了,江月依然是那个样子。它好像要等待什么人而永远落空似的。千万代的人都过去了,它到底打算等待什么人呢?只有长江永远送走滔滔的流水。

  有时,人生就像白云那样,被风悠悠飘远。漂泊在青枫浦的游子,这远方的游子,人生地不熟,更是难以忍受无边的离愁的煎熬。

  在这样的一个月夜,是哪个游子还在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又是哪家的女儿在楼头想念她的远方的飘零者。

  楼头的明月总是在思妇的心头眼底徘徊,它也许一直要照射到她和妆台旁边吧!任凭她放下帘子还是卷起帘子,它总是不肯走开;任凭她把捣衣石拭抹了再拭抹,它的光华仍然不断地重现。

  此时此刻,游子思妇共望月光,而无法传递音信。然而,既然月华是无所不在,远行的人也一定笼罩在月华之中了。我难道不可以把自己的相思之情让无所不在的月华带到他身边去么?

  连那样会远翔高飞的鸿雁也没有可能把相思连同月华带到远方,那跳跃在水中的鱼龙,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只能激起阵阵波纹,跳跃也是徒劳无用的。

  游子昨夜做着美梦。梦见花落春残,该是回家的时节了。不料一觉醒来,自己依然身在他乡。尽管江水不断奔流,好像要连春天也带走似的,但其实,不过是月亮向西倾斜下去,到了该退潮的时候罢了。

  月亮淹没在海雾之中,逐渐落下去了。这一夜,到底有多少相思的人啊!他们有些远在碣石,有些隔着潇湘,天南地北,道路如此的遥远。有几个人能够乘着月色归家去呵!眼前看到的,不过是残月的余辉带着那人间离别之情,摇曳着,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罢了!

  在诗里,春、江、花、月、夜、人这几个密切与主题相关的特定意象,错落层叠,交替出现,构成了令人目迷五色的奇幻形象。

  开头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又两现“海”;它们的交错复叠迅即把人引进一个特定的意境之中。然后,诗人进一步紧紧扣住“江”和“月”作为主题中的主题,予以充分的渲染。我们终于惊讶地看到: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纷繁的意象,把春江不断烘染,不断挪展;而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月照这些不同光色,不同形状、不同内容、不同感情的月、通过反复的交错的和春的结合,和江的结合,和花的结合,和人的结合,和夜的结合,奇妙地构成了一幅色调优美、情感丰富,而又迷离变幻、光彩斑斓的月夜春江的图画。

  诗中江与月的反复出现,这是该诗形成美的一个方面。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白带通上贯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营造全诗的意境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一轮明月,在全诗中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景色。开头,月亮由海面涌起,“滟滟随波千万里”转眼之间,它照遍了春江,照遍了芳甸花林,也照在芳洲白沙之上,满天白茫茫的,如霜似霰的,都尽是月的光华。这是初月。

  紧跟着是“皎皎空中孤月轮。”它孤悬高空之中,若远若近,俗语无言,使人对着它不禁引起许多奇怪的疑问和遐想。

  再后,是西斜的月。它逐渐变得暗淡,逐步隐藏在海的晨雾的迷茫之中。

  然后是落月。是带着无限感情把它的余辉散落在所有江树之上的落月。

  在一夜之间,自然界这个寂寞的天体就有如许的变化,是真是淋漓尽致地写透了,写活了。

  然而更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却是诗人突出这一轮皓月的用意。他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客观地描写一夕的月色如何如何,而在于充分写出人的思想感情。那月景的出现,处处都带上人的感情色彩。不管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斜月的迷离,落月的缠绵,以及楼上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丽,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以及晨雾里的余辉,都是月与人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使景与情诨然成为一体了,从而创造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深邃的意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方孝孺 明代 方孝孺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春日》 《春日》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
《秋意》 《秋意》 汤胤勣 明代 汤胤勣 床头连日酒瓶干,旅寓何心定饱餐。有势欲封千户易,无才刚道一秋...
《杜工部》 《杜工部》 刘黻 宋代 刘黻 禾黍秋深泣乱恼,尽将岁月付於诗。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
《梦江南》 《梦江南》 温庭筠 唐代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
《汉文帝》 《汉文帝》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仁者自此薄,哀哉不能谋。露台惜百金...
《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 《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  《龙井题名记》选自《淮海集》,写于元丰二年(1079)秋。这年春天,秦观...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  《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吸...
平凡的世界结局是什么 平凡的世界结局是什么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正在热播,那么电视剧最后大结局是什么呢?孙少平和田晓霞最后在...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送天台...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送天台陈庭学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
胡祗遹《阳春曲·春景》阅读及... 胡祗遹《阳春曲·春景》阅读及翻译赏析  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几枝红雪①墙头杏,数点青山屋...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导语:曾经的是非功过早已不见云烟,昨日的风云烟雾早已烟消云散。而生活就要永远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选4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
学奕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关于学奕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
《新三字经·立大志》全文 《新三字经·立大志》全文  新三字经结合了我们现代的'知识体系,并将当代事件写入其中,以下是小编分享...
电视剧《一剪梅》简介 电视剧《一剪梅》简介  导语:血性汉子赵时俊(寇世勋饰)为了让全沙河镇不致用水短缺,放弃真心所爱的人...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原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原文和译文赏析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
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
市民文明公约主要内容 市民文明公约主要内容  导语:城市市民文明公约是我国首都、各省省会以及其他城市的工会、共青团、妇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