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及对照翻译
创始人
2025-07-02 11:32:00
0

兰亭集序原文及对照翻译

  兰亭集序是流传千古的美文,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那么,关于兰亭集序的原文以及翻译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原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及对照翻译 篇1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概要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兰亭集序原文及对照翻译 篇2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岂不痛哉!

  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爽,和风暖和,仰首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伸展视力眼光,坦荡襟怀胸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渡过了生平,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理想襟怀胸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快乐喜爱的事物,依靠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纵容无羁地糊口。虽然各有各的快乐喜爱,舒适与躁动各不不异,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应欢快时,一时感应自得。感应欢快和知足,(竟然)不知道衰宿将要到来。等到对获得或喜爱的工具已经厌倦,激情跟着事物的转变而转变,感伤随之发生。曩昔所喜欢的工具,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激发心中的感应,况且寿命长短,听年夜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前人说:“死生事实下场是件年夜事啊。”怎么能不让人哀思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伤的原因,其启事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感喟哀伤,不能年夜白于心。原本知道把死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折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那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工作分歧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惟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此次会议的诗文有所感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电视剧红楼梦87版分集简介 电视剧红楼梦87版分集简介  《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王国维《蝶恋花》鉴赏 王国维《蝶恋花》鉴赏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是王国维的一篇词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王国维《蝶恋...
描写春天的一段话 描写春天的一段话  春天到了,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聚集在树枝上唱起了歌,声声清脆,宛如铜铃;一朵朵...
生产部主要工作内容 生产部主要工作内容  生产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明白的,我们都要去完善自己的管...
《英雄》现代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英雄》现代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
词语解释100个(2) 词语解释大全100个  51.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52.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
杜甫传读后感 杜甫传读后感(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
《史记·董仲舒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董仲舒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推荐度: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推荐度: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七一讲话原文要点推...
《平凡的世界》感悟 《平凡的世界》感悟(通用2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
《老王》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王》阅读训练及答案  做阅读题在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
文言文考点复习 文言文考点复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2题。  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
《平凡的世界》人物剖析--孙... 《平凡的世界》人物剖析--孙少安  导语: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是个平凡人,但在我们眼里,他既平...
《陈情表》李密文言文原文注释... 《陈情表》李密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过年的好对联 过年的好对联大全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通用21篇)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
硕鼠(诗经) 硕鼠(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断舍离最经典的话 断舍离最经典的话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断舍离最经典的一句...
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
《诗经》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诗经》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