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始人
2025-07-02 17:16:59
0

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译文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默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

  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古古。

  注释

  ⑴水口:在福建邵武东南,古称闽关,宋置水口寨。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

  ⑵扁舟:小船。雨一蓑:穿着蓑衣站在雨中。

  ⑶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样。

  ⑷试:尝试。卷(juǎn):翻开。

  ⑸”绿树多“一作”绿水多“

  赏析:

  南宋庆元元年韩胄擅权,斥“道学”为“伪学”,右丞相赵汝愚被罢职。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削职。韩胄党羽胡、沈继祖诬告朱熹“资本四邪”等六大罪,“请加少正卯之诛”。庆元三年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千林用中等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这首诗就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

水口行舟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翻译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

  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

  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注释

  扁舟:小船。

  雨一蓑:穿着蓑衣站在雨中。

  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样。

  试:尝试。

  卷:翻开。

  绿树多:一作“绿水多”。

  层峦:重叠的山岭。

  棹:划船的桨。这里代指小船。

  鶗鴃:即杜鹃。在春暮始鸣,初夏而止,声如“不如归去”。

  创作背景

  南宋庆元元年韩胄擅权,斥“道学” 为“伪学”,右丞相赵汝愚被罢职。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削职。韩胄党羽胡、沈继祖诬告朱熹“资本四邪”等六大罪,“请加少正卯之诛”。庆元三年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千林用中等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这首诗就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

  赏析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两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第一首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着意渲染山水,寄托坦荡胸怀,都是宋人绝句的成功之作。

  第一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

  第二首写青山绿水,小舟啼鹃,是第一首的延续。诗人在上首着重表现对青山绿树的赏鉴依恋之情,这首便从两岸青山切入。第一句描绘山的青,峰峦重叠,生机勃勃。“郁郁”二字写树,但只通过树阴的浓郁来表达树的茂密,避免了质直的描写。次句承上句“层峦”而来,引出江水,表明自己是乘舟在水中航行,写得很轻灵。“去无声”三字很值得玩味一番。首先使人想到舟船航行在水中悄无声息,又使人想到江水平静地流淌,悄无声息,还使人想到两岸的群山密林,也都悄无声息,诗人便被这寂静的'世界所深深地陶醉了。通过前两句,呈现了一派和穆恬淡的世界,与第一首所写的满江风浪、漫天雨丝成鲜明对比,使人有置身画中的感觉,分外赏心悦目。

  下半以问句作过渡,导景入情,接得很密,转得很稳。诗人面对着青山绿水,赏玩不尽,忽然一只小船闯入他的视线,冲破濛濛烟水,飘然远飏,打破了眼前的岑寂。这船引发了他的遐想,他不禁设问:那是谁的船?它要往何方?从这一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已由对景物的热爱,转而羡慕起住在这里的人,从而勾起了他的羁旅情怀。由此,诗在末尾抒情,但竭力荡开,纯用景语作暗示,说两面山中传来了阵阵杜鹃的啼声。这样的表达十分含蓄,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他写杜鹃啼鸣,正是寄托自己离乡背井的愁思,但出语仍是那么的清绝,令人击节。

  全诗前后两半的对比色彩很明显,前两句写静,山水寂寞,绿树葱翠;后两句写动,小舟冲破烟波,杜鹃应答酬和。这样描写景色,正隐示了诗人心情从恬静到激动的过程,使诗不是如一般的写景诗单独地停留在写景上。朱熹的诗就是如此,凡要表现一个内容,总要捎带上一些该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往往又不肯明白地说出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
论语子张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子张篇全文及译文  最近有留意到很多同学在找论语子张篇全文及译文,所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请...
描写一个人物笑的段落 描写一个人物笑的段落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的描写,人物描...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及赏...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原文及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朝  古台摇落后,...
张仪欺楚原文及翻译 张仪欺楚原文及翻译  引导语:《张仪欺楚》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有关张仪欺楚的翻译哪里有呢?...
《木兰诗》原文以及翻译 《木兰诗》原文以及翻译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词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精选15篇)《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  今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觉得火烧...
中秋节的祝福语 关于2021年中秋节的祝福语(精选60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祝福语吧,借...
《老人与海》作者生平 《老人与海》作者生平  导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
《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解 《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解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
铁道飞虎的主要内容 铁道飞虎的主要内容  导语:由成龙领衔主演,丁晟导演,黄子韬、王凯、桑平、吴永伦主演,王大陆特别出演...
内经选读讲稿第九单元:异法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课后优秀教学反思推荐度:异业合作合同推荐度:2分钟优秀班长演讲稿推荐度: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   1.Remember.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中,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
小猪童话作文400字 小猪童话作文400字(精选2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
张衡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衡传原文翻译及赏析张衡传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
丑小鸭主要内容介绍 丑小鸭主要内容介绍  《丑小鸭》本书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让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
钱塘江观潮时间 钱塘江观潮时间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