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1
2019年12月20日清晨,人群在金莲花广场周边不断聚集。伴随着嘹亮的号声和高亢的鼓点,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升旗仪式正式开始。清风徐来,海波荡漾。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冉冉升起,在濠江上空迎风飘扬。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离家四百余载,归来仍是少年。”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后,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总是担心家中被盗,现在不再担心路遇黑帮火并;从前,澳门制造业已看不到发展希望,现在澳门博彩业为他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从前,亲身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现在70%的游客都来自中国大陆;目睹南中国海的百年沧桑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通车首月,澳门口岸出入车辆便超过80万人次。
曾几何时,中国还饱受欺辱,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G20峰会在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拉动了四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已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国,已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举得傲人成绩;如今的中国,已有足够的资本让每个中国公民为之自豪。如今的我们,可以响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别人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历史的书籍仍在不断翻动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图上回荡不息,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在未来的雄谱上写出无愧于千秋万代的新篇章吧!
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2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
“这是对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骆伟建说,20年来,澳门各界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自觉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自觉维护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灵活制定、实施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在小小的桌子上唱出精彩的大戏,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事实证明,回归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说,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社会各界提出了新的希望,即: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信度过“成年礼”的澳门特区定能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发展,续写“一国两制”事业新篇章。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也会让香港社会从中得到启示。“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只有忠实履行“一国两制”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对“一国两制”具有制度自信及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防范外部势力插手特别行政区事务,才符合国家和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四个始终”保障“一国两制”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4点重要经验: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
“‘四个始终’对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核心要义进行了概括。”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说,自回归祖国之日起,香港、澳门就已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深入总结“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对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做了系统的设计和工作部署,强调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做到“四个始终”就能提纲挈领,把握好这三对关系,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一国’是本,‘两制’从属并衍生于‘一国’。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两制’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澳门对这方面有很清醒的认识。”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说,“四个始终”将港澳居民对“一国”和“两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了全新高度,澳门社会各界要再接再厉,更好担负起时代重任,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确保“一国两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朱家健说,澳门在实践“一国两制”过程中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维护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处理涉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香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广大香港市民依然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相信“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会发展得更好。
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3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连日来,澳门各界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持续开展,升旗仪式、摄影展、光影节、民间记忆展、青年大汇演等。濠江之畔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爱国爱澳之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月18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澳门,出席将于20日举行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可随着16世纪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来到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以各种借口,并向当地官员贿赂,一再获得在当地“暂时居住”的权利。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从1557年开始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至鸦片战争以后,葡萄牙人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野心,宣布对澳门享有“管理权”。到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从回归祖国的那一刻起,澳门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2月16日,以呈现新中国发展历程为主轴的“一条大河波浪宽——新中国七十年民间记忆展”在澳门综艺馆预展,连日来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各学校师生到场观看。展览分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改革开放国盛民丰”“共筑新时代中国梦”三大单元,征集一大批不同年代的生活用品和老照片,以新中国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民间记忆的视角,引领公众深入了解国家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
伶仃洋畔的澳门穿越沧海沉浮,从20年前回归那一刻翻开历史新页,在祖国大家庭里开启崭新征程。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澳门同胞真正当家作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爱国爱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澳门发展的力量源泉,值得倍加珍视。这是澳门同胞的情怀底色,照亮梦想征途。这是澳门社会的精神财富,不断薪火相传。我们相信,有祖国强大后盾,有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鼎力相挺,青年之澳门将迸发更豪迈的爱国爱澳激情,英姿勃发,继续奋进,更加坚定地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更加自信地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必会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必能担当新使命、铸就新辉煌。
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4
18日下午习总书记抵达澳门,亲自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年礼”。当我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看到这则要闻时,我的民族归属感油然而起。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了统治澳门的历史。20年前历经风雨,20年后沧桑巨变。1999年,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看到今天的澳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首歌,传唱了20载,仍经久不衰,让人感动,这首歌就是从小就经常听到的《七子之歌》,歌词中一声声“我要回来回来回来”唱出了对祖国母亲亲切的呼唤,唱出了对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热切期盼。
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纽约写下了这首诗歌《七子之歌》。词曲中饱含着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深情。这首诗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首七子之歌,传遍了大街小巷,每每听到这首歌,依然备受感动,不管是诗歌中,还是歌曲中都充分展现了国人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爱国情结也是深入骨髓。
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同时,我们又一次听到“七子之歌”这首经久不衰的爱国歌曲。爱国是每个国人对国家充满的深情,对国家的崇敬,对国家的感激和热爱。爱国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行动,融入我们的血液,成长为我们的精神骨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宏壮丽的历史诗篇。虽然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已经深深地成为历史的烙印,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着一份爱国心和进取心继续前行。无论是2015年的“9·3”大阅兵,还是今年的国庆大阅兵,都是对正义与胜利的礼赞,是对革命先烈的致敬。继承他们的遗志,就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将个人的奋斗努力叠加为国家的发展合力,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澳门回归20周年有感5
镜海有魂,游子回家,1999年12月20日零时整,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怀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20年风雨兼程20年同舟共济,20年精诚团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片千百年连接中西的古老海域,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一起走近澳门,迎接澳门新开始,展望澳门新的明天。
回归前夕澳门治安混乱,经济低迷,宏观经济环境恶劣,人力,物力,财力,各项资源严重匮乏。如今,澳门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这一切都归功于“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20年的澳门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这段辉煌历程,离不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传承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促进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对“一国两制”伟大事业充满信心,对澳门的明天充满信心。
“一国两制”事业任重道远,澳门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样,不走样,才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得稳,走得远。我们要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准确把握,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重要原因。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广泛凝聚共建澳门的社会共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澳门同胞大有可为,也必将带来澳门发展新的辉煌。今天,对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胸怀大局、站高望远,在贺一诚行政长官的带领下,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传承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我们就能把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让澳门这朵美丽莲花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
上一篇:林业局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下一篇:从严治党要坚持“三个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