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广东省河源市最具代表性的万绿湖风景区的员工培训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据此分析山区中小型旅游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对员工培训进行需求分析、体系设计和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关键词:员工培训 体制设计 学习地图。
2009年国务院对旅游企业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这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和保障。培训是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调查万绿湖景区员工培训现状入手,结合人力资源培训的相关理论,对景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现状。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境内,它是华南第一人工湖,又名新丰江水库,1995 年开发为万绿湖风景名胜旅游区。此后,该景区开始占据河源市旅游“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但景区员工具有明显的偏年轻化和非专业化。特别是管理层因学识局限带来的理论认识高度和宏观掌控的能力在将来也必然会影响到景区的升级和发展。
首先,培训内容。目前景区侧重业务操作、岗位要求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对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等内容较忽视,这与岗位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
其次,培训方式。景区以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为主,离职培训采用较少。
再次,培训效果。员工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 80%,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为 56%,对外包培训满意度为 90%,内部培训的满意度为 46%。www.jcjmh.com说明员工比较欢迎外包培训,这跟外包培训中讲师新颖的授课风格、丰富的授课内容等激发了员工的热情有关。
2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训体制不健全。
万绿湖风景区与国内的很多企业一样,为了培训而培训,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随意性;培训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存在“流行什么培训什么”的误区,由此导致培训的项目零散而不具连贯性;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师有过强的依赖,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培训师身上,反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是由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的。
2.2 培训目标过多。
由于培训资金有限,万绿湖景区常对培训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诸如员工素质不高、员工业务水平低以及产品销量等问题。当承载的目标过多时,培训反而容易得不偿失。同时,企业对培训的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过急,其结果也会打击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
2.3 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对万绿湖风景区这一类中小企业而言,培训分析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而且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花费一部分在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被认为是种浪费。所以,培训的需求就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要求,企业培训什么,员工就学习什么,后者没有选择权。
2.4 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
首先,培训内容计划。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一般由企业领导进行选择,是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导致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课程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连续性。
其次,培训师的选择。万绿湖风景区的培训师资主要是内部中层管理人员。优势是节省成本,能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指导。劣势在于缺乏培训方法,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广度均非常有限。
2.5 企业缺乏培训成果转化环境。
员工在参加培训后,岗位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能同时带来薪酬的增长和晋升机会的增多;企业对员工运用新技术、新服务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培训过后的员工极容易回归原始状态。这说明企业没有形成培训成果的转化环境,培训与成果转化脱节。
3 万绿湖风景区员工培训体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