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与交流。
先给大家讲讲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四个之最:一是连续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强农业的。二是最近一段时期老百姓用的最多的关键词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2009年下半年出现“蒜你狠”以来,相继出现“豆你玩”、“姜你军”,去年以来,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一路上涨,棉花价格疯狂飞舞,创历史新高。这些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突现农业资源的紧缺性、弱质性和紧迫性。三是2011年春晚最火的节目是农民工的节目。四是2010年度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是农民刘大成。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农民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有的已经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是我用统计方法观察三农的一个体现。可以说,当前最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就是农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未来20年世界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我今天汇报与探讨的的内容主要有7个方面:一、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任务。二、农村统计的主要特点。三、农村统计面临的新形势。四、农村统计调查的几个主要指标。五、统计分析研究用的两个技术指标。六、目前农村经济形势的特征。七、就如何抓好农调工作谈几点看法。一、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任务农村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各种调查统计方法,全面、准确、及时的搜集整理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村社会发展情况,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制定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各种信息,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农村统计反映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既研究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情况,还研究一、二、三产业和其它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情况。农村经济统计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A制度)、农业产值综合统计(M制度)、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G制度)、乡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U制度包括乡卡与村卡)、农业产业化统计(冀A制度)和农村居民收支调查(T制度)7种制度。从专业分类上可分为农产量、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 、产值、农村住户、农业产业化、县市经济情况、乡镇经济情况、村卡、农业能源、农村信息10个专业。从统计调查方式上可分为: 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从报表种类分为: 有62种调查表、7957个指标。概括讲,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正常的统计调查;二是为党委政府服务的阶段性工作。当前阶段性的工作主要有:小康监测、粮食直补监测、新农村建设监测、吨粮市建设、蔬菜示范县监测、用地联查、畜牧强市监测、县域和乡镇经济排位等等。二、 农村统计的主要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和最近的思考,我认为农村统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属性:(一)自然性:农村统计的对象是农业、农村、农民,其中农业统计报表就有40多种,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和特征,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亩产、总产之间有着客观的必然联系和规律。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水利条件的影响是自然规律。农村统计必须遵循该自然规律,因此说农村统计也具有自然属性的特征。(二)综合性: 农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经济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我队的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分10个专业,有62种调查表、7957个指标。有社会基础性指标、生产指标、农业核算指标、农业效益指标,还有农民的居住、生产、收入、消费等指标;不仅有一产,而且还有二产、三产指标,以及财政收入、GDP等综合性指标。农村统计的
五、 统计分析研究用的两个技术指标1、 贡献率也有的称贡献度,有两种表述和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比重来反映某个因素在总体发展变化中的贡献度(贡献率),计算公式:某因素的贡献度=某因素的增量/总体总的增量×100%。如:2009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的贡献率(度)=2009年工资性收入增加3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4元×100%=73.2%另一种方法是用贡献百分点来反映某个因素在总体发展变化中的贡献度(贡献率),其计算公式:某因素贡献的百分点=某因素上年在总体中的比重×某因素当年增长的比值×100。如2010年粮食产值对一产增加值的贡献率=2009粮食产值的比重为20%×2010年粮食产值增长5%×100=1个百分点。也可用:某因素贡献的百分点=某因素增长量/总体去年同期数×1002、优势系数测定优势的参数提出。假设总体子区域数为n,当n为偶数时,则优势测算参数G=1/,当n为奇数时,则G=1/
。把研究区域作为子区域,参照对比区域作为总区域,选择y因子的可比性的指标x,其在总区域中的位次为s,其同总体均值水平的比值为优势指数γ。则y因子在总体区域中的优势系数Uy=
-G,并按优势系数Uy从高到低排队得出邯郸市主要指标在河北省11市比较区域的比较优势测评结果。从2002年邯郸市和全省11市的比较优势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评价分析指标体系20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指标中,有11项指标优势系数为正,表现为显著性正比较优势,其余9项指标优势系数为负,表现为显著性负比较优势。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指标在河北省域内优劣各有,一部分指标处于优势,一部分指标处于劣势,有的指标优势较强,有的指标优势较弱,还有的指标处于明显的劣势。可以看出,邯郸市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除人口密度、农村劳动力、禽蛋产量具有较强优势外,其它资源指标则处在较弱优势或劣势的水平。传统的农业产出率、农业机械化率、农田基本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年产出粮食、每公顷耕地创造农林牧渔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旱涝保收面积比重等指标表现为优势。而人均经济资源、人均农业资源和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劣势或明显劣势,资源的人均水平较低,在全省处于劣势。总体评价:邯郸市的农作物自然生长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性资源具有优势,经济总量具有一定优势,而人均经济资源和农业资源处于劣势,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但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协调性差。处于劣势的土地资源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明显偏少。邯郸市土地资源存在总量和质量双重下降的问题,人均土地资源少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六、 我市农村经济形势的特征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自然生态环境多种多样,从西到东依次是山区、丘陵和平原。气候条件较好,雨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资源丰富,人多地少的问题较突出。2010年乡村人口729.4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1.37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预计完成增加值29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85元,在全省居第5位,增长14.3%,增速居全省11市第3 位。2010年我市农村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2010年我市种植结构呈现了“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棉花、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下降”的特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1.4万亩,比上年增长1.7%;亩产409.9公斤,增长3.6%,在全省可比的9个市中增幅居第1位;粮食总产476.1万吨,增长5.3%。蔬菜瓜类总播种面积达214.5万亩,增长0.4%;总产量达846.1万吨,增长7.8%;棉花播种面积175.6万亩,下降0.3%;亩产
,下降0.1%;总产14.8万吨,下降0.4%。油料播种面积68.0万亩,下降8.0%;亩产,增长2.9%;总产14.6万吨,下降5.3%。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收到了良好效应,粮食种植面积呈现扩大,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七年增长。2010年我市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奶业加快恢复,禽蛋供给充足。全市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65.2万吨、99.9万吨和23.0万吨,分别增长7.9%、3.9%和5.8%。生猪出栏504.3万头,增长8.7%,存栏332.2万头,增长11.2%。 2010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达63.8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苹果产量达17.7万吨,增长1.3%;梨产量达20.2万吨,增长2.9%,果园面积达4.6万公顷,增长0.7%。干果产量达27.5万吨,下降1.9%。201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0万吨,增长6.0%。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85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的强力拉动。2010年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030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8%,占到半壁江山。随着我市农民从业类型的多元化,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纵观邯郸市农民收入的增长轨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呈阶梯型增长,经历了超常规增长(1978-1984年,年均增长34.9%)、常规增长(1985-1988年,年均增长10.1%)、增长趋缓(1989-1992年,年均增长4.4%)、高速增长(1993-1995年,年均增长33.4%)、二次增长趋缓(1996-2001年,年均增长11.1%)和恢复性增长(2002-2004年,年均增长6.7%)较快增长(2005-2010年,年均增长11.11%)共7个时期,增长速度呈波浪式变化,增长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七、 如何抓好农调工作谈几点看法根据农村统计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使我市的农村统计工作与省局、队的要求和标准搞好对接,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统计的职能,今后我们应当狠抓管理,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三抓”实现“三个提高”。(1)抓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在学习方面既抓政治学习,也抓业务学习。通过政治学习,提高全队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全队人员的政治敏锐性,正确理解统计和政治的有机结合。通过业务学习,让全队人员熟悉掌握各自分管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让每个人都成为业务上的“专家”,成为“三能”型人才。张嘴能说,提笔能写,上机能操作。只有大家的业务素质提高了,全队的统计反映能力才能提高。(2)抓制度,提高工作责任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队内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靠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进而提高大家的工作责任心。(3)抓奖惩,提高工作主动性。对争先创优的给予奖励,出现工作失误的,要给予惩罚,通过落实奖惩措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全队的整体工作水平。一年多以来,我们在管理上首先做到合理安排、科学分工,做到人尽其才。严格要求、大胆用每一位同志,用真情去感动,用水平去带动,以身作则,和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了利益面前讲风格的好风气,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队伍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2、规范基层统计,提高数据质量在基层统计方面,通过“三抓”实现三个提高。(1)抓培训,提高业务素质。2011年市农调队将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全市农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2)抓规范,提高业务水平。我队将以全市2011年统计业务规范年为契机,狠抓县、乡、村三级农村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通过抓业务规范提高县、乡、村三级农村统计工作水平。去年我们首先把抓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农调整体工作的第一个突破口,在省统计巡查组和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执法检查组对我市两次检查中,我市农村统计工作经受住了检验,并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两个检查组一致认为我市农村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标准较高。 (3)抓督查,提高统计的执行力。今年,市农调队将加强对全市县、乡、村三级业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严格落实我局制定的各种工作要求。通过“三抓”实现三个提高,通过提高全市农调系统的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全市农调数据质量的目的。3、协调市直部门,形成统计合力农调工作涉及市农业、畜牧、水利、产业化等多个农口部门,全市农调工作水平、农调数据质量和市农口部门密切相关。今年,市农调将加强和市农口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发挥好对部门统计的管理职能,建立农调数据市级评估联席会制度,防止数出多门,防止数据打架,多取得共识,多取得一致,让他们成为全市农村统计的支持者,成为全市农村统计数据的认可者,从而使部门统计和政府统计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全市农村统计工作的强大合力。4、搞好专题调研,服务领导决策 近年来,我队十分注重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尤其注重培养同志们的调研和写作能力,去年我队在咨询服务水平上上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全年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告20篇,其中13篇分别得到市委书记郭大建等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农村统计咨询服务专业在全省评比中荣获先进。 今年我队将围绕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分析报告,提供决策预案,服务领导决策。同时,转变统计理念,变事后统计为事前预测、事中监测。对主要数据要提前预警,让领导心中有数,争取工作主动。 总之,今年我们将搞好与省局、省队的对标,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强化预测预警,扎实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全市农村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