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一、我区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
1、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我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止2008年底,按照新的人才统计口径测算,硚口地区人才总量约为5.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75%。硚口地区拥有两院院士2名,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市政府专项(特殊)津贴人员46名,区拔尖人才36名,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0名。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万人,比"十五"期末提高18%,其中中级职务以上占52.67%。
2、人才分布格局不断调整。随着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党政人才总量保持稳定,事业单位人才总量呈持续负增长态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量相应得到较快增长。在层次结构上,一批高层次人才聚集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硚口地区拥有国家级期刊主办单位、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学科专业,国家、省级实验室、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等。在产业分布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正在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人才新体系。
二、我区人才队伍的结构特点
从我区人才的分布和构成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l、人才分布结构转为合理。从产业分布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约占1.38%;从事第二产业的约占40.7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57.83%,从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来看,机关占3.24%,事业单位占32.71%,企业占64.05%。
2、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较为科学。全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为2:4:4,大部分接近国内外公认的1:3:6的合理比例。
3、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适中。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及各级领导班子逐渐年轻化,平均年龄明显下降;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
4、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较为健全。目前,我区拥有8大类30多个专业的人才,分布在各行各业。
5、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不断提升。自2002年以来高级人才逐年增加,现有博士生3人,拔尖人才36人,享受市政府津贴以上的高级人才46人。
三、人才主要工作
1、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的宽松环境。区委、区政府相聚出台了《硚口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几年来,我们加强调研,摸清全区人才需求的结构、层次、数量,为整合全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畅通渠道,充分利用一系列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政策,建立健全借智工作体系,鼓励我区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为我区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877人;加强人才储备,落实省、市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指令性要求,努力做好2年择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才储备工作,根据各高校收集储备情况,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办法,吸纳、储备应届毕业生219人。落实人才强区目标。
2、完善机制,拓宽人才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人事代理服务。目前,我区人事代理已由单一的公有制拓展到民营、外资、私营等非公企业,代理的项目由单纯的档案托管发展到委托招聘、职称评审、人才派遣、合同鉴证等内容,代理单位达54家,代理人数1003人,管理流动人员档案2214份;积极开展了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引导企业主关心、支持员工的职称评审工作,使区辖企业职称评审工作由原来单一的事业单位职称评审拓宽到企业,截止2008年,累计为232名企业人才和社会人才提供职称评定服务,其中,中高级职称23人;在汉正街开展特殊高级经济师的评审,**工贸的董事长李丰、汉正街总商会副会长刘艳获得通过;为**力诺化学集团成功申报重大创新项目经费,为我辖区中百仓储的董事长汪爱群成功申报"**杰出人才"提名奖;同时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2006-2008年共培训企业人才493人次;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和聘用管理工作;着眼于更新知识体系,充分依靠教育、卫生等继续教育基地对区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走进www.jcjmh.com)凡符合我区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可到我区人才服务中心设立的受理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手续由人才服务中心代为办理。
5、发挥创业创新人才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区都市工业园和孵化器在创业中的载体功能,积极宣传在我区就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并以单位为主题、项目为依托,为大中专毕业生申请提供专项资助。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力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博士后工作站积极申请以添置科研仪器、设施、以及研究项目为渠道的经费资助。
6、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继续为硚口的企业申报**创新人才开发资金,为硚口人才开展申报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专项)津贴的选拔工作,重点面向我区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选拔人才。开展申报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工作,继续重点资助一批能够形成产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核心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
下一篇:县工商局行政指导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