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体育工作计划
admin
2023-05-06 22:30:28
0
2019年文化、体育工作思路

  2019年,全县文体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打造长三角“文化高地 赛事之城”两个目标,全面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运动休闲基地,为加快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提供有力支撑。

  (一)文化事业繁荣工程

  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丰富文化内容和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公共文化事业在全省排名提档进位。

  1.推进设施提升。太湖(长兴)博物馆2019年上半年顺利对外开放,以县图书馆为中心,实施“书香长兴”建设行动,新建2座城市书房,新增10个“长兴阅读角”和10个“阅读之家”。围绕省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加强乡镇文化站效能建设,指导申报省级文化强镇1个、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完成2座乡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完成市对县28家建设任务,实现已建成的文化礼堂星级管理评定、管理志愿者全覆盖。

  2.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向上对接,力争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两个大型活动落户长兴。乡村春晚、排舞大赛、春节“文化惠民”活动形成品牌,乡村春晚力争覆盖全县90%文化礼堂。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组织“歌唱祖国”合唱比赛等节目演出。围绕“全民阅读月”,开展共读一本书、名家讲堂等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长兴”建设。

  3.创作文艺精品。提升文艺创作,新编排花鼓摊簧《第一村》、舞蹈《追风筝的人》、《竹林人家》、歌曲《南拳之乡》等作品。依托百叶龙、鸳鸯龙、花龙船、摊簧等内容,结合龙之梦“醉美太湖”演出等打造“龙文化”高地。拓展影视文化作品,引进合作方拍摄电视剧《绿水青山尽欢颜》,推动长兴文化走出去。

  4.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日常管理和全面巡查,总结网吧行业分级管理经验,推进文化市场分级管理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文化执法力量建设,开展“扫黄打非”、未成年人保护、“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三大行动,促进文化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时调整、完善网上办事事项,加强窗口服务建设。

  (二)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以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在项目招引、平台搭建、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1.服务重点项目。发挥长兴龙之梦文化演艺服务推进工

  作领导小组作用,重点服务好龙之梦项目,加强对文化演艺项目和节目内容的监管和引导,同时依托龙之梦演艺小镇、中华戏曲长廊、古镇等拓展动漫、影视等业态,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文化产业地标。动态掌握我县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建立企业信息库,坚持扶优扶强,促进百叶龙、大唐贡茶院等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2.推动项目招引。整合资源,梳理、排摸和策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推介。加强与星网产业园、各乡镇(街道、园区)等项目引进端口的联系,组织好文化产业推介会,引推1-2个重点文化项目,继续推进大唐四期、农耕文化园等项目的落地和运营。

  3.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挖掘打造好紫砂、茶文化、古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一批地域文化品牌。协调推进紫砂产业园建设,组织紫砂名家、文创企业等参加第十四届中国(义乌)文化交易会;依托水口茶文化景区,打响“品茗三绝”品牌;充分利用新四军革命旧址群,结合“红色研学旅行小镇”建设,拓展红色文化体验,纪念馆到馆人次增幅力争超30%;依托十里银杏长廊、金钉子等进一步打响古生态文化品牌;利用博物馆开馆契机,讲好长兴人类起源故事。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保护,强化宣传,加大利用,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1.推进文物保护。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文物安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完成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苏南报》社旧址、朱氏宗祠和六河桥、高大斗砖拱桥等维修工作。全年计划投入维修资金400万元,实施维修项目24个,涉及9个乡镇(街道、园区)。

  2.推进非遗传承。扩展并提升非遗展厅,增强互动功能和项目展示;实施“美丽非遗三个一”保护行动,挖掘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0个以上,培育非遗传承人20名,打造非遗项目基地20个;利用“文化和遗产自然日”主活动和7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等)的时间节点,做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挖掘1-2个非遗项目进行重点提升。

  3.推进活化利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多种形式,推进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乡镇文博阵地打造、民宿开发等形式有机结合,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文化兴盛。

  (四)现代体育推进工程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进一步提升竞技水平,同时以品牌赛事为抓手,推动休闲运动产业发展,不断巩固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创建成果,打响“环太湖赛事之城”品牌。

  1.品牌赛事提档。太湖图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升级为全马,继续举办全国围甲联赛暨中日韩围棋元老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举办仙山湖铁人三项赛。以“中国自行车示范基地”为依托举办小轮车、场地自行车、山地速降等赛事,打造自行车运动目的地。重点提升煤山、水口辖区内三洲山、红色、乌石、悬脚岭等古道约70公里,引进徒步等户外运动,完善全县古道集群建设。

  2.全民健身提质。实施群众体育惠民计划,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重点配置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室内健身房等社区小微健身设施,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100%开放,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广场6个,改造提升小康体育村(灯光篮球场)20个,确保群众身边的健身阵地充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组织县级以上赛事活动20场以上,同时重心下移开展好乡村体育节暨农民趣味运动会、乡镇篮球赛等群体活动。实施好体育社团繁荣行动,推进体育社团组织规范化,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协会之家”,发动群众以协会为单位参与全民健身,2019年群众加入体育社团比例达到15%。重点建设全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乡镇国民体质监测点,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标准化。

  3.竞技体育提效。实施竞技体育增光计划,发挥省运会综合效应,做好湖州市第九届运动会部分赛事的承办工作。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和市运会,力争市运会实现奖牌和总分双第一,确保“后省运”时期长兴竞技水平稳中有升。以排球项目为重点,举办好气排球、沙滩排球、排球夏令营等系列赛事,巩固县少体校“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基础。

  (五)人才队伍保障工程

  引培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文体人才,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推进机关作风持续改善,确保全系统风清气正。

  1.优化人才引进。围绕名师名家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引进2-3名文体系统急缺的专业人才。加强管理,细化干部职工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合理规划局系统人才梯队建设。同时,对接省音乐学院、省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重点为龙之梦项目培养输送一批演艺人才。

  2.强化人才培育。继续实施“青蓝计划”,做好“一对一”帮带,以业务骨干带动局系统年轻干部水平提升。着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干部业务素质提升,以文化礼堂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这一省级示范项目为着力点,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文化礼堂管理志愿者培训班等。壮大民间文艺力量,开展好太湖风公益培训、排舞培训、全民健身大公益培训等,全年辅导10000人以上。

  3.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牢防线、守底线。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各项规定,遵守公务接待等各项标准,加强财务内审和“三公经费”公开。继续在全系统开展“树正气、转作风、聚合力”队伍提升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庸、懒、散”等问题,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