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素问:热论
创始人
2025-07-03 15:31:59
0

内经素问:热论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翻译】黄帝问道: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痊愈,有的死亡,死亡的往往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都在十日以上,这是什麽道理呢?我不知如何解释,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原文】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翻译】岐伯回答说: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会,循行于巅背之表,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一般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难免于死亡了。

  【原文】帝曰:愿闻其状。

  【翻译】黄帝说:我想知道伤寒的症状。

  【原文】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翻译】岐伯说:伤寒病一日,为太阳经感受寒邪,足太阳经脉从头下项,侠脊抵腰中,所以头项痛,腰脊强直不舒。二日阳明经受病,阳明主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络于目,下行入腹,所以身热目痛而鼻干,不能安卧。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骨,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胸肋痛而耳聋。若三阳经络皆受病,尚未入里入阴的,都可以发汗而愈。四日太阴经受病,足太阴经脉散布于胃中,上络于咽,所以腹中胀满而咽干。五日少阴经受病,足少阴经脉贯肾,络肺,上系舌本,所以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经受病,足厥阴经脉环阴器而络于肝,所以烦闷而阴囊收缩。如果三阴三阳经脉和五脏六腑均受病,以致营卫不能运行,五脏之气不通,人就要死亡了。

  【原文】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翻译】如果病不是阴阳表里两感于寒邪的,则第七日太阳病衰,头痛稍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稍退;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将逐渐能听到声音;十日太阴病衰,腹满已消,恢复正常,而欲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口不渴,不胀满,舌不干,能打喷嚏;十二日厥阴病衰,阴囊松弛,渐从少腹下垂。至此,大邪之气已去,病也逐渐痊愈。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怎麽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翻译】岐伯说:治疗时,应根据病在何脏和经,分别予以施治,病将日渐衰退而愈。对这类病的治疗原则,一般病未满三日,而邪犹在表的,可发汗而愈;病已满三日,邪已入里的,可以泻下而愈。

  【原文】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

  【翻译】黄帝说:热病已经痊愈,常有余邪不尽,是什麽原因呢?

  【原文】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翻译】岐伯说:凡是余邪不尽的,都是因为在发热较重的.时候强进饮食,所以有余热遗留。象这样的病,都是病逝虽然已经衰退,但尚有余热蕴藏于内,如勉强病人进食,则必因饮食不化而生热,与残存的余热相薄,则两热相合,又重新发热,所以有余热不尽的情况出现。

  【原文】帝曰:善。治遗奈何?

  【翻译】黄帝说:好。怎样治疗余热不尽呢?

  【原文】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翻译】岐伯说:应诊察病的虚实,或补或泻,予以适当的治疗,可使其病痊愈。

  【原文】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翻译】黄帝说:发热的病人在护理上有什麽禁忌呢?

  【原文】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翻译】岐伯说:当病人热势稍衰的时候,吃了肉食,病即复发;如果饮食过多,则出现余热不尽,这都是热病所应当禁忌的.

  【原文】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翻译】黄帝说:表里同伤于寒邪的两感证,其脉和症状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翻译】岐伯说:阴阳两表里同时感受寒邪的两感证,第一日为太阳与少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太阳的头痛,又有少阴的口干和烦闷;二日为阳明与太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阳明的身热谵言妄语,又有太阳的腹满不欲食;三日为少阳与厥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少阳之耳聋,又有厥阴的阴囊收缩和四肢发冷。如果病逝发张展至水浆不入,神昏不知人的程度,到第六天便死亡了。

  【原文】帝曰: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翻译】黄帝说:病已发展至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象这样的病,要三天以后死亡,是什麽道理呢?

  【原文】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翻译】岐伯说:阴阳为十二经之长,此经脉的气血最盛,所以病人容易神识昏迷。三天以后,阳明的气血已经竭尽,所以就要死亡。

  【原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翻译】大凡伤于寒邪而成为温热病的,病发于夏至日以前的就称之为温病,病发于夏至日以后的就称之为暑病。暑病汗出,可使暑热从汗散泄,所以暑病汗出,不要制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1迎接建党100周年诗... 建党节不仅是祖国的节日,还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节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百年我们可以为党组织朗诵哪...
诗歌伤心的站台 诗歌伤心的站台  你驾驶那辆红色的轿车  离开了这个充满诗意的月台  那么醒目,那么耀眼,愈行愈远 ...
建党101周年红色传承主题诗... 2022我们党迎来了建党101周年纪念日,七月里,党旗艳,党的领导谱新章,唱红歌,把党赞,党的功绩说...
信笺的诗歌 关于信笺的诗歌  打开一张信笺发黄  时光执笔打磨  满页泛滥的文须  静怡间,打开心灵  向外的的...
《望月有感》白居易3篇   它抒写着人生的圆满。 望着那弯新月,它多像农民手中的银犁,播种希望,收获快乐与果实。 望月圆月缺...
描写国庆节的诗词佳句 每年国庆节,中小学都会举行国庆节爱祖国的诗词朗诵比赛,让同学们歌颂祖国放飞梦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
长征诗词 有关长征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天堂草原诗歌 天堂草原诗歌  疆域辽阔的风景线上,传情绿绮  植爱洁净的大地腹部  一笔放歌的草野,勘破晨昏的界限...
经典诵读诗歌内容 经典诵读诗歌内容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
掌灯人诗歌 掌灯人诗歌  站在灯影里  满怀希望  去照亮孩子们  前行的路  走过泥泞的乡间小道  即使在山旮...
童心的诗歌 童心的诗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
刘大白的诗歌 刘大白的诗歌(通用6首)  刘大白(1880-1932),五四运动前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的倡导者...
思乡的诗句 关于思乡的诗句(精选125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语言...
五年级小鸭子作文 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火红火红的。天气太热了,小鸭子欢欢想到水里游泳去。它高高兴兴的跑了出去,可是。一...
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及古诗 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及古诗  古人喜欢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下面是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及古诗,欢迎参考!...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处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的《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
中秋月饼的诗句 中秋月饼的诗句  中秋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在赏月的同时去吃月饼了,大家知道中秋月饼的诗句有哪些吗?下面是...
王维的古诗作品 王维的古诗作品  导语: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立夏的古代诗词 立夏的古代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