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创始人
2025-07-03 13:31:08
0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汇总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这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重点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1

  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诗人,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著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五柳先生传》等。

  二、重点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

  4、初极狭,才通人(只,仅仅)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

  10、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并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竟)

  1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全,都)

  14、问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魏晋

  15、此人一一为(给)具(同“俱”,详细地)言所闻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不足(值得)为(对,向)外人道也。”

  18、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向(原来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19、及(到了)郡下,诣(晋谒,拜见)太守

  20、寻向所志(标志),遂(竟,终于)迷

  21、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往,未果,寻(不久)病终

  22、后遂无问津(探访,访求;津,渡口)者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详细地),

  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五、重点句子

  1、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美丽景色感到很惊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齐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狗的叫声人们彼此都能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离开了。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指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大家都感叹不已。

  9、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里其他人各自再请渔人到他们家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10、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1、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说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

  12、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六、按课文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一文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子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表明桃花源人不知朝代更替的句子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桃花源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些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三个句子是: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文字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七、问题探究

  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宁静和谐的生活。

  2、《桃花源记》中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南阳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5、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①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7、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重点知识 2

  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及赏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代]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
四季的诗 四季的诗四季的诗正文:雪地上留下了许多小脚丫
《少年行·击筑饮美酒》诗词原... 《少年行·击筑饮美酒》诗词原文及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通用11篇)  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是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
兰亭集序原文附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附翻译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下面是小...
《核舟记》.设计. 《核舟记》.设计.教学目的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我国古...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参考...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参考答案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官吏。他曾任滁...
《望岳》原文及译文 《望岳》原文及译文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下面是小编...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
三字经全文「儿歌」 三字经全文「儿歌」  《三字经》里面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三字经的儿歌知...
红楼梦人物关系介绍 红楼梦人物关系介绍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徐志摩经典语录 50句徐志摩经典语录  1、我学会了,自己走。  2、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3、一切情,不在言...
《小园赋》原文及译文 《小园赋》原文及译文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下面是小编整...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
祭祀中文言文学习 祭祀中文言文学习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臺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
纳兰容若诗词 纳兰容若诗词10首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
《小石潭记》全文和翻译 《小石潭记》全文和翻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