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中的“技”及其消解
创始人
2025-07-03 12:17:09
0

浅谈《庄子》中的“技”及其消解

《庄子》中有很多关于技的论述和寓言故事。《庄子》直接论述到技的内容,多认为技伤物、乱世、害生,对技持否定批判态度;但在《养生主》、《达生》等篇的寓言故事中,又对能工巧匠充满了赞叹。 一般认为,《庄子》批判的是悖道之技,赞叹的是合道之技。 这一合乎日常思维习惯的区分,显然没有把握到《庄子》智慧的吊诡所在。 在《庄子》思想整体中,技、道的意涵是根本悖离的,这就是为什么《庄子》直接谈论到技的时候,都是毫不留情的否定和批判。 而能工巧匠寓言故事的启示,则是悖道之技如何克服自身,使道显现出来的问题,即技如何消解的问题。

一、《庄子》中的技

技,《说文解字》释曰技,巧也,从手,支声,段玉裁注曰:技,巧也。《工部》曰巧,技也,二篆为转注。另外,在《说文解字》中,姸被解释为技也,段玉裁注曰姸,技也。 技者,巧也。《释名》曰姸,妬也。 妬,精于事宜而无蚩缪也。 蚩,痴也。可见,技被理解为技巧,其特点是精于事宜。 而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礼记坊记》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注云技犹艺也,可见技亦包含技艺。 在《庄子》中,对技的直接定义只有一处:能有所艺者,技也(《天地》)(以下所引《庄子》均出此本,仅注篇名),陈鼓应将之解释为才能有所专精。从这些解释来看,技的内涵包括技巧、技能、技艺等。《庄子》中谈论的各种技的活动就在这些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技可以理解为显示人特殊才能的`现实活动,其特点是巧、精能。 技作为人与世界打交道的特殊活动,必然涉及物、社会、人自身三方面,《庄子》中具体谈论的技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

二、技、道之悖

道是《庄子》思想中的核心范畴,从《庄子》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整体来看, 技作为一种人为之巧、精能,是与道相悖离的。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庄子》对于技的否定。技与道的悖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天与人。道在《庄子》中具有本体论和生成论的意义。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 道是万物的本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从存在形态上讲是一种本然存在,即天然、自然,其生成万物是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即自然而然的。 万物接受道的规定,其存在状态是本然之性,其存在方式是自然而然。 这两层意义,在《庄子》中一般用天这个范畴来统摄。 人作为道的造物,与万物一样,其本然和应然状态亦是天,人理想的在世方式应该是无为、不作、观: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知北游》)天、地、日月的自高、自厚、自明,是一个自在的世界。 而作、为、修等人的作用则隔绝于这一对象世界之外,特别是人的技,作为巧与精能,显然是作、为、修、助,而与道的天然、自然内涵相悖离,《秋水》概括为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通与分。《庄子》中,道无所不在,可以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就是强调道作为万物的本源、根据和存在所依据的法则,它内在于万物之中。万物的大小、高低、贵贱、寿夭等现象的分别,一方面是相对而

言的,另一方面以道观之则是不存在差别的。 这就是《庄子》 所说的道通为一(《齐物论》)。 而技则显然是与这种道通为一的境域相悖离的。 因为人之技所必然涉及的规矩、绳墨判天地之美,而析万物之理(《天下》),以判、析将万物相分,去把握和利用万物,残朴以为器,打破了本然的、理想的道通为一的状态;在人性和社会方面,《庄子》中人类社会的理想是至德之世,人性素朴无欲,没有分别之心。 而当时社会的治世之技,即仁义礼乐等规定,则规约了人性,建立了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尊卑制度,打破了至德之世的道通为一的素朴状态,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 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马蹄》),从而天下有分、有争、有乱。

真知与小知。道的最高和本体的意义,决定了只有与道为一, 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知真知。 而与之相对的,技所涉及的经验意义上的知被称为小知。 技所涉及的小知既受制于其对象,又受制于人自身的认识能力。 而技之对象,即人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在《庄子》中往往被描述为相对的、变动不居的、不确定的;人自身的认识又因为立场不同而无法获得统一的标准。 这都决定了技之小知有其无法克服的有限性。 另外,技之小知,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一方面伤物乱世,如上文所言;另一方面,这种小知所涉及判别、规定、规矩也容易人有机事、机心,从而伤性悖道。 所以要想得到真知,必须去除小知。 孔子问老聃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知北游》)。 这里要掊击否定的知,就是小知。去小知而大知明(《外物》),技之小知与道之真知,二者难以相容。

三、技的消解

查字典范文网[unjs.COM]

技、道相悖,就决定了无法从技中见道。 但《养生主》、《达生》等篇中涉及技的能工巧匠故事,却又是作为《庄子》藉以言道的寓言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些寓言故事的比对分析会发现,《庄子》强调、赞叹的都不是技本身,而是人通过技的高度专注和纯熟而达到忘的状态。忘是由技达到的,可以说是一种技忘。 而在达到这种状态的过程中,技本身同时也被消解掉了。

《庄子》中的能工巧匠首要的一个共同特征便是对技高度纯熟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其精神状态高度集中用志不分。 即钱穆所言人又何能用心专一于道,就其浅显可指导人者,其先则莫若能使之用心专壹,系于一物。 《庄子》中的能工巧匠就是通过将心念系于具体的技的活动,由此进入一种泯灭物我、离形去知的忘的状态,从而同于大通、通达于道。 通过对感官之知、功利、思虑等的排除,从而达到的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的忘的状态。 忘身、忘欲、忘知、忘技,其结果就是去为、去分、去知、去用、去己,从而使人在这种忘的状态中通达于道。 在此过程中,忘物忘我、忘身忘技,与道相悖的技也最终被克服消解了。

总的来说,能工巧匠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是一种过河拆桥式的智慧,即由技出发而技忘、忘技,而见道。 在此过程中,与道相悖的技被同时消解掉了,技与道的矛盾得到了克服。 这一迥异于日常思维习惯的吊诡智慧,也正是《庄子》之为《庄子》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及赏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代]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
四季的诗 四季的诗四季的诗正文:雪地上留下了许多小脚丫
《少年行·击筑饮美酒》诗词原... 《少年行·击筑饮美酒》诗词原文及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讲座主要内容(通用11篇)  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是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
兰亭集序原文附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附翻译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下面是小...
《核舟记》.设计. 《核舟记》.设计.教学目的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我国古...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 《世说新语.德行》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参考...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参考答案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官吏。他曾任滁...
《望岳》原文及译文 《望岳》原文及译文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下面是小编...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
三字经全文「儿歌」 三字经全文「儿歌」  《三字经》里面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三字经的儿歌知...
红楼梦人物关系介绍 红楼梦人物关系介绍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徐志摩经典语录 50句徐志摩经典语录  1、我学会了,自己走。  2、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3、一切情,不在言...
《小园赋》原文及译文 《小园赋》原文及译文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下面是小编整...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
祭祀中文言文学习 祭祀中文言文学习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臺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
纳兰容若诗词 纳兰容若诗词10首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
《小石潭记》全文和翻译 《小石潭记》全文和翻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